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(记者 张业清通讯员 张喻)强烈呼吁根治假文凭现象,这是众多读者给本报编辑部打热线电话时的共同心声。
国防大学一位军人同志说,贩卖假文凭其实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,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贩卖假文凭的惩治,这位同志激动地说,有关的各个部门要严格管理,依法行事,比如,假文凭在印刷过程中,就应该被堵住,而假文凭一旦在社会上公开露面,有关部门就应该严厉打击,决不能让其泛滥。同时,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也应该各负其责,坚决依法打击,再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了。一位名叫温玉华的女同志说,虽然自己下岗了,但还经常关心大事,平时也爱读书看报,读了光明日报关于《假文凭猖獗,包围真学府》的报道之后,心里特别激动,也特别愤慨,周围朋友的心情也都同她一样。这位同志说,打击制造和兜售假文凭,一定要找出彻底根治的措施,作为普通市民,我们期待这种事情以后不再发生。
宋希仁教授指出
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(记者 张业清)本报新闻聚焦《卖假文凭,国法不容》系列报道在大学教授中反响强烈。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宋希仁教授说,假文凭猖獗的原因很多,其中一个重要“市场”原因,就是有人愿意买假文凭。因此,打击文凭制假者的同时,不能忘记谴责和查处购买假文凭的人,要形成社会道德合力,谴责买假文凭这种欺骗他人同时也欺骗自己的不道德行为。
宋教授分析,消费者买东西买到假货是“被动的”,此时的消费者是“受害者”,理应受到同情和保护;买假文凭则不同,买假文凭者首先知道文凭是假的,为了欺骗用人单位却情愿出“高价”买,这种行为是“主动的”,就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,这是一种以欺骗他人为目的,同时也欺骗自己的不道德行为。宋教授认为,买假文凭的人多了,卖假文凭的“生意”才会“火”起来,从这个意义上说,买假文凭的行为“助长”了卖假文凭的违法行为,同样是不道德的。最后,拿着假文凭欺骗用人单位,本身就不道德。宋教授提出,卖假文凭,国法不容;买假文凭,国法也不容!